而《商標審查準則》認為商標近似與否,主要靠的是從意思上面判斷,而像阿里爺爺、紫米之類的商標,因為和阿里奶奶、小米的意思有一定的差別,其他人申請成功的幾率是比較高的。還有最關鍵的一點,即便是以商標案件的形式去制止了某一申請人不合理的商標申請,也不能防止其他人繼續侵權,而大品牌被傍名牌的事件,簡直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。商標新申請只需要一千多塊,十年之內不會產生任何費用,維護起來非常簡單,而且同一申請人也不會存在因為商標近似而被駁回的情況,授權率非常高。這就是如今一些大中型企業,除了把自己的商標進行全類申請以外,還要把自己的商標進行修改,申請大量奇葩商標的原因。
作為一個知識產權人,大俠每天都要關注各種知識產權業界的動態,前幾天就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被多方轉載。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吐槽阿里巴巴和小米公司注冊了很多“奇葩”商標。諸如:阿里巴巴集團注冊了“阿里爺爺”、“阿里奶奶”,乃至七大姑八大姨全家都注冊了。而小米走的是商標注冊“生態圈”的路線,從“蝦米”到“大米”,從“米線”到“紫米”,簡直是要開農副市場。
之前有個笑話,說普通人想像皇帝該過著什么樣的生活,有人在猜測“皇帝擔水得用金扁擔吧。”其實這個事情也是這樣的,外行人都對阿里巴巴和小米的這種“奇葩”行為有各自的解讀,但是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來看,大俠不得不說他們走的這步棋非常的棒。
中國是個“山寨大國”(這句話最近頻繁地出現在我們頂峰的文章之中)。除了產品外觀打擦邊球之外,商標名稱被“傍名牌”也是時有發生的。而《商標審查準則》認為商標近似與否,主要靠的是從意思上面判斷,而像“阿里爺爺”、“紫米”之類的商標,因為和“阿里奶奶”、“小米”的意思有一定的差別,其他人申請成功的幾率是比較高的。
當然《商標法》給予了在先權利人一些途徑去維權,比如被認為侵權的商標進入公告期,在先權力人可以異議該商標;被認為侵權的商標如果授權發證了,在先權利人可以對其提出無效宣告等。但是問題來了,這些方式都是屬于“被動保護”,即要發生了申請的事實,且要等到相應的時間段,才能維權;其次,做這些商標案件的時間成本很高,基本上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;再則這些商標案件的費用也很高,每件的價格需要幾千甚至上萬。
還有最關鍵的一點:即便是以商標案件的形式去制止了某一申請人不合理的商標申請,也不能防止其他人繼續侵權,而大品牌被“傍名牌”的事件,簡直是“子子孫孫無窮匱也”。作為企業本身,到底有多少精力、時間成本、金錢成本來應對這些抱大腿的呢?
所以,這些“奇葩”申請就應運而生了。商標新申請只需要一千多塊,十年之內不會產生任何費用,維護起來非常簡單,而且同一申請人也不會存在因為商標近似而被駁回的情況,授權率非常高。申請成功了即為“主動保護”,商標局在審查的時候就會把相同近似的商標駁回,斷了擦邊球的后路。所以一些知名企業名下有成百上千的商標,就是這么來的,畢竟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。
這就是如今一些大中型企業,除了把自己的商標進行全類申請以外,還要把自己的商標進行修改,申請大量“奇葩”商標的原因。當然,有多大的能力就辦多大的事兒,作為一般企業,把自己核心商標的核心類別都保護到,再申請幾枚防止別人打擦邊球的近似商標,才是最基本的“配置”。
好了,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里,對于這個問題需要深入了解和溝通的,隨時給大俠留言哦。
?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17051098號-1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
地址: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
免費電話:400-018-0990 徐經理